【新華社北京一月三日電】(記者陳芳、胡喆)這是人類第一次揭開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。二0一九年一月三日十時二十六分,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-艾特肯盆地內的馮.卡門撞擊坑內,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。
經過約三十八萬公里、二十六天的漫長飛行,一月三日,嫦娥四號進入距月面十五公里的落月準備軌道。
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內,隨著現場工作人員一聲令下,嫦娥四號探測器從距離月面十五公里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,探測器的速度逐步從相對月球一點七公里每秒降為零。
在六到八公里處,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調整,不斷接近月球;在距月面一百米處開始懸停,對障礙物和坡度進行識別,並自主避障;選定相對平坦的區域後,開始緩速垂直下降。最終,在反推發動機和著陸緩衝機構的「保駕護航」下,一噸多重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一百七十七點六度、南緯四十五點五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。
嫦娥四號著陸區地形起伏達六千米,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撞擊坑之一,被認為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。
「月球背面是一片難得的寧靜之地,屏蔽了來自地球的無線電信號干擾。這次探測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,將為研究恆星起源和星雲演化提供重要資料。」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新聞發言人于國斌說。
落月後,通過「鵲橋」中繼星的「牽線搭橋」,嫦娥四號探測器進行了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多項工作,建立了定向天線高碼速率鏈路,實現了月背和地面穩定通信的「小目標」。
十一時四十分,嫦娥四號著陸器獲取了月背影像圖並傳回地面。這是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拍攝的第一張圖片。
後續,嫦娥四號探測器將通過「鵲橋」中繼星的中繼通信,開展設備工作模式調整等工作,擇機實施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。
從嫦娥奔月到萬戶飛天,從「天眼」探秘到載人航天,探索浩瀚宇宙,是中華兒女不懈追求的偉大夢想。「這一刻,我們都是幸福的追夢人!」得知嫦娥四號著陸的喜訊,年近九旬的「兩彈一星」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豪情滿懷。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