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描述了自己参与的一次面试经历。博主称,在面试过程中,被面试官问及男友年龄、家人是否知道两人同居情况等,并表示这种情况令人感到不适。
除面试环节外,招聘过程中的背调环节也会涉及求职者的隐私问题。部分公司会调查劳动者的过往收入、手术情况等,还可能以此为由拒绝签订劳动合同……
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程屹律师表示,企业不是私人侦探,不应越界调查劳动者与劳动合同无关的信息。根据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规定,对于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,必须遵循告知和同意的一般原则。在被调查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调查,且需公开透明,要告知劳动者调查了哪些内容。调查的内容若涉及疾病、个人生活情况、宗教信仰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等,则有侵犯隐私权的嫌疑。
您当前的浏览器不支持视频播放
请更换浏览器或设备
(若为360、QQ或搜狗浏览器,须使用极速模式)
《新闻+》记者:企业有权在面试过程中询问求职者的隐私问题吗?
程屹:我认为大部分情况下,个人生活的具体内容和工作岗位是没有关系的,因此不应该被认为是合理的。根据我国《劳动合同法》第八条规定,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,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。但尤其是个人情感问题、婚恋问题、家庭成员信息等,绝大部分情况下,和工作内容并不直接相关,单位一定要提问此类问题,属于超越边界的行为。
涉及针对工作安排、工作时间的提问,有可能会涉及求职者的部分隐私,但也应在工作中进行协调,直接表明提问意图,而不应作为面试时直接询问的问题。
另外,有些问题涉及是否同居、是否结婚、配偶情况如何,可能也隐含了职场中的性别歧视。
《新闻+》记者:招聘过程中企业通过背调掌握求职者情况,哪些问题涉及侵权?
程屹:企业不应该像私人侦探一样,详尽调查个人的生活内容,调查只要达到工作所需的程度即可。如果是核心的高级管理岗位,比如法务、掌握核心数据等岗位,同时公司对这类工作岗位的依赖性较强,是可以进行严格背调的,但是背调的内容要符合《劳动法》相关规定,要与工作岗位的要求直接相关。
如果收入情况的调查范围已经包含银行流水等具体细节,已属越界;调查求职者是否得过疾病、过往的治疗状况,也是越界行为,除非身体状况是与工作内容直接相关。
有时还会出现背调过后,以求职者不符合工作岗位等理由终止入职流程的现象。
在发生背调事实时,如果已经给劳动者发放录取通知书,并且是因为背调过程中与工作岗位非直接相关的信息,拒绝录取,用人单位则存在缔约过失的责任,侵犯了劳动者对于录取的合理期待。劳动者所付出的缔约成本,包含因面试支付的各种费用,信息被披露时受到的情感和尊严的伤害,都有权请求损害赔偿。
此外,根据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规定,对于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,必须遵循告知和同意的一般原则。在被调查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调查,且需公开透明,要告知劳动者调查的具体内容。调查的内容如果涉及疾病、个人生活情况、宗教信仰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等,则有侵犯隐私权的嫌疑。
如果用人单位不仅调查未经授权的信息,还将信息泄露或者进行有偿转让,则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。
《新闻+》记者:尊重求职者隐私和了解求职者信息应如何平衡?
程屹: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信息,在《劳动合同法》中没有具体规定,但姓名、性别、户籍、学历教育、之前的工作经历等可以作为用人单位询问、调查的内容。
关于招聘过程中的隐私话题,需要我们思考用人单位询问、调查信息的目的到底是什么。
目的应是保证工作岗位与工作人员匹配,而并不是将劳动者完全驯服。现在一些案例中,公司要求员工或者面试者提交的信息,侧面体现出想要了解的是劳动者的性格、个人的生活信息, 实际上暴露出的是需要劳动者有服从性,这已经超出了求职者的工作岗位需要。
无论是企业还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者,更应该对于到底什么是适合的劳动者这一观念呈现出开放性,要有明确的边界。
其次,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,如果信息已经涉及到个人隐私,且和工作岗位没有关系,我们可以拒绝披露。一旦信息越界,应该勇敢地说“不”。